从年度工作会议获悉,该矿按照炭达标、炭中和的要求,还将投入800万元,完善矿井给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智能化建设,实现矿井水综合调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从中转港口情况看,去库存速度有所加快,截至1月25日,北方四港存煤1666万吨,比上月底减少566万吨,受消费、市场预期、政策等多因素影响,后期港口库存将维持中位偏高运行;从终端用户看,目前电厂库存也有所下降,但库存水平仍比较充裕,发改委表示电厂可用天数在22天。整个二月份都属于冬奥会时间段,尽管目前尚无明确具体要求,但考虑到春节叠加冬奥会,煤矿安全将会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非主流煤矿的生产将受到较大冲击。
需要指出的是,2月份情况比较特殊,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较大,由于目前仍处在产能释放的大环境下,因此,保持合理的供给节奏仍是确保市场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国外资源方面, 12月份,我国进口煤炭3095万吨,环比减少410万吨,降幅12%,从进口结构看,炼焦煤进口略有减少,进口减量主要来自动力煤进口。12月份全国原煤产量3.85亿吨,环比增加1400万吨,同比增加3300万吨,全年煤炭产量历史性地突破40亿吨。一月份市场情况简要分析国内钢材市场维持震荡调整走势。具体来说,下游钢焦企业开工不足,炼焦煤需求将受到明显压制,炼焦煤市场价格稳中偏弱;动力煤需求相对较好,动力煤价格窄幅波动。
具体来说,炼焦煤方面,春节假期、施工淡季及冬奥会多因素影响,无论是终端需求还是下游钢焦市场,需求不足的状况会比较明显。截至1月27日,建材比上月同期(下同)下跌20-50元/吨,热轧卷板上涨90元/吨,冷轧卷板及中厚板基本持平。但考虑到清洁能源对火电的替代作用进一步增强,将抑制电煤消费增速,我们预计2021年电煤消费将保持小幅增长,逐渐推动煤价向合理区间回归。
9月之后,煤价已经脱离供需基本面,价格一路飙涨至10月20日的2600元/吨。以2021年为例,由于年初部分电力企业对2021年煤炭走势预判存在偏差,主观上认为2021年大部分时段长协价格将会高于现货价格,年初少签或不签中长期合同,坚持以市场化采购为主,给冬季用煤保障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国资报告》:中煤集团2021年的外销煤炭中,长协合同占比约为多少?签订比例较2020年有何变化?下半年补签的长协合同规模是多少?价格是多少?汤保国:2021年,中煤集团签署中长期合同1.45亿吨,占集团自有资源比例80.3%,较2020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除安全发展不充分之外,还有绿色发展不充分,低碳发展不充分,转型升级不充分。
2021年111月,中煤集团向下游用户累计让利达204亿元。一是煤炭产业定位将变为国家能源安全兜底保障能源。
保供稳价相关政策效应显现需要一个过程,不应操之过急,否则其实际效果可能事与愿违。特殊的是,煤炭在退出过程中还要承担能源传承使命。保供重任在肩,中煤集团坚持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认领1970万吨的煤炭保供任务,占全国1.5亿吨保供任务的13%(中煤集团全国产能占比仅6%)。
第一时间与对口保供各省区用户完成全部合同补签工作,承担了东北、京津冀、广东、福建、青海、山东等十多个省市几十家电厂的民生保供,价格全部按照发改委要求执行。动力煤进口长期占国内使用量的5%10%,15月国内进口煤量同比下降了25%,6月以后才逐步加大进口,110月全国累计进口煤炭2.57亿吨,同比微增1.9%。煤炭中长协合同制度及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成果,更是煤炭供需企业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基础。未来,我国行业管理部门将进一步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将煤炭优质资源配置向大型国有能源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倾斜。
不管我们在情感上接不接受,都必须理性认识这一趋势。2019年至今,中煤集团开始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前,煤电依然是国内用能安全的最可靠来源。我国已有超过90%的煤电厂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煤电正在向绿色电力转型。
二是建议制定出台煤价调控政策时要保持连续性和系统性、协同性。2021年111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4%;同期全国原煤产量36.7亿吨,同比增长4.2%,增速远远低于用电量增速。因此,并不能完全排除后期生产是否仍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国家将持续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不轻易转移对煤炭的注意力。近几年来,煤炭行业某种程度还存在被污名化甚至妖魔化的情况。2021年,中煤集团向下游用户累计让利超过200亿元。
澳煤减量,导致国内高卡低硫煤种极为紧缺,发生结构性缺货,原本大量使用澳煤的造纸、建材等非电行业,普遍和电厂抢夺高热值动力煤,进一步推高煤炭市场价格。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签约不规范、履约不到位等问题。
为维护煤炭供需双方长期稳定合作,对需求方合同履约的制度性约束、监管和硬性考核需要加强。期货上涨快,幅度大,资本逐利疯狂炒作,缺少有效的调控手段,可用措施有限。
煤炭价格无序上涨的背后是一个多层次的相互联系的原因链。十四五期间,我们制定了以煤炭产业为基石、以煤基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产业和能源综合服务产业为两翼、以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要增长极的四业协同高质量发展产业思路。
供需错配是导致煤炭价格快速无序上涨的深层原因。《国资报告》:双碳时代,您如何看待煤炭产业的发展前景?中煤集团制定了怎样的转型计划?汤保国:对煤炭产业来讲,双碳目标的影响将是全面的、深刻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汤保国说,2021年10月以来,中煤集团先后三次率先下调销售价格。很多省市对煤炭供需形势研判错误,从未估计2021年缺煤会这么多,年初少签甚至不签中长期合同。
虽然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一直承担主体地位,但未来只能让位于其他绿色能源。《国资报告》:对于化解煤电顶牛困局,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汤保国:煤炭、电力分处产业链上下游,应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协同发展关系。
我们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华北(冬奥)和东北区域保供量占重点保供任务的61%。能源保供工作开始后,中煤集团和国家能源两家煤炭央企按照国资委统一部署,在维护煤炭价格恢复正常,保障煤炭稳定生产供应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2021年二季度以来,煤炭市场价格呈现异常波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高度重视今冬明春的能源保供。
《国资报告》:煤矿的安全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实践表明,煤炭中长期合同为推动上下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全国煤炭稳定可靠供应和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长期合同的三分之二供应电力企业用户,其中一半供应中央企业电厂用户。三是建议从两个行业的发展大局出发,实事求是确定合理的行业利润率。
因此,不能因为市场部分时段短期煤价虚高就高估了整个行业的利润前景,造成战略误判。中煤集团副总经理汤保国在接受《国资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21年煤炭价格异常上涨的情况下,中煤集团主动作为增产保供,不为利益所动,坚决执行长协定价机制不动摇,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系统研究前沿科学、政策措施,加快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从技术应用推广集散地向原创技术策源地转变,从产业消费市场向现代产业链链长转变,成为行业转型的科技资源整合者和技术方案解决商。依托优质资源打造大型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煤炭-火电-现代绿色煤化工-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全力建设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综合能源基地,持续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民生用能安全。
从全行业看,煤炭企业历史欠账多,财务负担重,需要保持一定的盈利来保证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充分。